查看原文
其他

五月新刊 | 以艺术之名

IDEAT 理想家 IDEAT理想家 2021-06-24




这个五月,《IDEAT理想家》以艺术之名,带来一场直面内心与真我的思考与发问。在封面故事里,我们采访了隋建国、朱敬一、广煜及Yeti Out成员之一Thomas B,在他们与COACH的跨界合作中,将自己的符号表达赋予了崭新的定义,以此我们希望探讨当下艺术从博物馆走向街头的现象,促使我们从时尚的角度进入(艺术)创作者的世界,探讨人们对符号的崇拜,以及当艺术创作者面对时尚符号创作时的态度。以及女性艺术家特别策划专题中,通过她们用艺术表达自我的方式,带来这个时代治愈人心的疗愈力。


主编Beryl Hsu


先让我们跟随主编Beryl Hsu的语音导览,开启5月刊的艺术专刊~



在女性艺术家的专题中,我们采访了近期在上海或北京进行个展的几位重量级女性艺术家,透过常年创作与自我对话或冲突,在这个专题当中我们能细致地观看艺术及其创作者的内心世界。草间弥生以生命为画笔,用波点通往无限的宇宙;Maggi Hambling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带来混乱与质朴的拨丝抽简;Goshka Macuga在百年荣宅中询问,我曾为何物?而在喻红的画笔下看到的是写实的,内容却是超现实的;Katja Loher则用艺术诠释女性力量的强大。




在“影像集”内容中,我们带来奥地利女艺术家Stefanie Moshammer在现代艺术基地(MAB Gallery)举办的首次个展“明日未竟”(Tomorrow of Yesterday),展出其最新系列摄影及录像作品二十余件。放眼海地,探索第三世界的当下与未来。而在建筑师栏目中带来两位重量级厉害建筑师的的报道,第一位是非洲裔的国际建筑大师David Adjaye,虽定居伦敦,但他依旧心系非洲大陆的建筑业重构,令人对这位与社会紧密接触且拥有广阔视野的大师心生敬畏。而来到上海,刚刚开幕的西岸油罐艺术中心,历经六年时间从工业遗产走到了世界级地标,负责项目总体改造的建筑师李虎和黄文菁则认为,这是一座永远进行中的美术馆。


 “LIFESTYLE”栏目,我们走入梵几创始人古奇的新家,品味那时光慢慢打磨之后的耐人寻味的细节。而“墙上观念”专题中,通过Sol Le Witt以墙绘为意象的创作,将社会现实隐喻于观念艺术中,在颜色和线条中与思维发生互动。“TRIPS”栏目,让我们一起来发现纽约SOHO区的新锐精神风采.......



SPECIAL 特别策划

她们,WOMEN


草间弥生



经过几十年的创作生涯,草间弥生说,自己不曾感受到想象的枯竭,因此才能持续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作品。她不喜欢被提到年龄,或者将经历和创作画上等号。


MAGGI HAMBLING



身处Maggi Hambling在中国的首次个展,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一次典型的当代艺术展,你感受不到这有多坏、多怪诞、多沉沦,取而代之的是混乱中看到不混乱的、质朴和镇定。


GOSHKA MACUGA



陕西北路186号。一个世纪之后,这栋百年老宅迎来了一位新主人,一个高仿真机器人。他细微的面部表情及手势,足以让人相信他“人”的身份,但是故意暴露的机械关节,以及未加装饰的躯干,又刻意地提醒着观众他机器人的身份。


喻 红



喻红把画室安在北京798 的尽头,要打开一道有密码的大门,才能进入这个有些凌乱的院子。尽管到了这个季节,画室依旧很冷,但她有时会在这里待上十几个小时画画。采访当天,我们坐在院子能晒得到太阳的地方,一边说,一边喝茶。她说话稳稳地,和作品一样,像在张开口的那一瞬间先过滤掉了一部分感情,留给你的是她思量后的答案。就连她的笔触也看得出控制。有评论家说,喻红画法是写实的,内容是超现实的。


KATJA LOHER



Katja Loher“初露锋芒”个展在北京三里屯瑜舍酒店中庭对外展出,这虽不是瑜舍酒店第一次举办艺术展览,也不是Katja Loher在北京第一次展览,但双方通力合作,做出了新的尝试与挑战,让我们看到了如影视万花筒般的仙境。


>>滑动查看书籍精彩内页<<



ART 融合

符号“动物”


隋建国:政治符号



生于1950 年代的雕塑家隋建国,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为隋建国基金会工作。一方面是做雕塑艺术的学术性工作:策划翻译从1949 年以来,改变当代雕塑观念的十本重要理论著作。另一方面,是做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:隋建国夫人在十几年前就独自发展的山区儿童感性教育夏令营,为乡村提供感性教育、均衡教育, 教授“ 怎么立体地生活”。 


朱敬一:鬼魅符号



和1950 年代出生的隋建国不同,1970 年代出生的朱敬一在思考恐龙符号的时候更加自我。从二十年前从事艺术开始,他画山水、做装置、画油画。在尝试过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后,没想到真正让自己进入大众视野的竟然是书法。但和Coach 合作,他并没有使用自己被人熟悉的书法形式,而是用另一个他内心喜爱的“妖怪”系列来演绎恐龙这个符号。


广煜:小众符号



1970 年代末出生的广煜,总被人说是“小众”。他曾坦言自己享受小众带来的乐趣,但不会为了小众而小众。他说话直接、逻辑清晰,观点鲜明。


YETI OUT:派对符号



Yeti Out 的Thomas B 身上有一种明显的文化融合的印记。85 后Thomas B 和哥哥Arthur 在中国出生,在英国上学后又回到亚洲。他们和另一个搭档Erisen Ali 分别住在上海、香港和伦敦,做DJ、亚洲音乐家的经纪人、另类文化推手、潮流派对的组织者、唱片公司的经营者, 还有自己的服装公司……这么多角色,核心都一样:创意文化的集合体。



>>滑动查看书籍精彩内页<<



影像集

Stefanie Moshammer“明日未竟”



继2018年成功举办知名电影导演朱利安·施纳贝尔(Julian Schnabel)的宝丽来原作展,现代艺术基地(MAB Gallery)与利东画廊(Ostlicht Gallery)再次联袂推出奥地利艺术家斯蒂芬妮·莫斯汉茉(Stefanie Moshammer)于中国的首次个展,展出其最新系列摄影与录像作品20余件,并获奥地利驻上海总领事馆的支持,开幕期间艺术家本人亲临上海现场。


>>滑动查看书籍精彩内页<<



Design

重建非洲大陆


David Adjaye



非洲在国际建筑领域表现平平,现年52岁的David Adjaye是其中仅有的几位代表性人物之一。他出生于坦桑尼亚,父母是加纳人,拥有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专业学历。目前,他在伦敦工作和生活,并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和纽约设有办事处。他的作品横跨三大洲,与世界和社会紧密接触,拥有宽广的当代建筑艺术视野。


>>滑动查看书籍精彩内页<<



DESIGN

"建立中"的未来


上海油罐艺术中心



从废弃机场储油罐到公共艺术公园,上海油罐艺术中心(Tank Shanghai )历经了6年时间,才从工业遗产走到了世界级地标的今天。在油罐艺术中心创始人、收藏家乔志兵看来,未来还在“建立中”;负责项目总体改造的建筑师李虎和黄文菁则认为,这是一座永远进行中的美术馆。


>>滑动查看书籍精彩内页<<



LIFESTYLE

打磨时光的成色


古 奇



梵几创始人古奇,在过去3年有些不顺。就在采访的前几天,父亲病故;刚刚办完老人家的后事,他又匆匆赶到成都,参加梵几的新店开幕;家居市场审美的变化, 让新中式、日式极简的家居风格褪去了热度;有了宝宝之后不到一年半,他们搬了4次家。这一连串的变化,让37岁的古奇感受到生活的重量。也是这种变化,让他越来越清楚,什么才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。


>>滑动查看书籍精彩内页<<



LIFESTYLE

墙上观念


Sol LeWitt



Sol LeWitt以墙绘为意象,将社会现实隐喻与观念艺术中。正如他那篇1967年著名的文章里提到,“线条和文字都不是思想,它们是传达思想的手段。”与其作为单纯的视觉感受,艺术家更期待的是观众与蕴含在这些颜色和线条中的思维发生互动。我们移步到生活,与身边这些美好事物作一场思维的互动。


>>滑动查看书籍精彩内页<<



LIFESTYLE

当代女性的果敢与柔和


卡地亚 Clash De Cartier


锋芒毕露还是触感柔和?造型大胆亦或柔美圆润?精巧机械却又灵巧自如?clash de cartier系列化矛盾为和谐,将柔美耀眼的女性魅力与卓尔不群的果敢张力,将经典造型和超凡创意巧妙的融为一体,在莫比乌斯环的造型中实现面面俱到。


>>滑动查看书籍精彩内页<<



LIFESTYLE

发现世界各地美好的居所


在巴黎

世外桃源



室内设计师 Dorothée Delaye 为一家位于巴黎左岸的旧工厂注入了乡村房屋的田园灵魂。我们私人参观了她这个温馨的小窝,这里的色调明快而精致,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家居装饰,由她和合伙人 Daphné Desjeux 共同设计。


>>滑动查看书籍精彩内页<<


在圣保罗

当艺术与现代主义相遇



Arthur Casas 拥有一座他视为珍宝的现代主义建筑,是他大约在 30 年前买下来的,由巴西建筑大师 VilanovaArtigas 设计,是当时那个年代的生动写照。房子四处都陈列着雕塑和摄影作品。“我知道,对于我的某些客户来说,艺术并不是他们会优先考虑的东西。但对我来说,艺术至关重要,它使我的人生实现了平衡。”Arthur Casas 说。从某种程度上看,这些作品再现了二战后的移民史,以及部分艺术家融入巴西的历程。它们来自世界各地,包括德国、意大利、法国、罗马尼亚等。


>>滑动查看书籍精彩内页<<


在荷兰

自然观察所



Myra & Simon Van Esch 的住所建在荷兰南部一块受自然遗迹保护协会管辖的自然保护区内,以前这里有个窝棚,一直处于闲置状态。Van Esch 一家经过深入的规划和长久的探讨,几经波折,终于说服保护机构,获得许可拆除原本的窝棚,建造他们理想住宅。整个过程耗时3年,包括1年的建筑施工期。房子呈线形,长27米,几乎每一面都对外开放,由Bedaux De Brouwer 设计事物所的建筑师 Jacq De Brouwer 设计。


>>滑动查看书籍精彩内页<<



IDEAT LAB

可生长的新材料


泡沫硅胶



在新材料实验室接触到了“泡沫硅胶”这种自然发泡的材料之后,三个中国美院的学生开始探索这种材料所带来的伦理命题:创造的主体不再是人,也是自然之力。他们让泡沫硅胶在回收的家具上自由生长,产生新的故事。



TRIPS 

城市精神


纽约设计热潮来袭



“如果我能在那儿成功,我将能在任何地方成功。这取决于你,纽约,纽约。”——引自电影《纽约,纽约》的主题曲,马丁·斯科塞斯(MartinScorsese)执导(1977 年上映),Fred Ebb 作词,John Kander作曲。毋庸置疑,全世界所有最新潮流都起源于纽约,再从纽约推广到世界各地。因为这座城市汇聚了活力四射的创作者、眼明心亮的艺廊老板、声势浩大的展会和富甲一方的买家。与布鲁克林区商业地段隔河相望的 SoHo 街区和 Tri Be Ca 街区拥有一条条雅致的街道,就让我们跟随着纽约风格的塑造者们,和他们一起漫步其间吧!


>>滑动查看书籍精彩内页<<


墨尔本的动与静



巴黎始终意识到自己是巴黎,自尊的伦敦知道自己是伦敦,而墨尔本就像是博尔赫斯(Jorge Luis Borges)笔下的日内瓦,几乎不知道自己是墨尔本,它不断自我更新,却不抛弃过去。墨尔本市区并不大,大小与黄浦区相当。这不大的区域完美平衡了现代化与历史感。你只要换上一双适合行走的鞋,随意走进一条小巷,不经意间就能收获惊喜。而当你脚步来到墨尔本的郊区,面对原始的粗犷,开阔的天地,自我瞬间就远了,眼中只有自然。相较于市区的车水马龙,郊区的宁静更有几分自由的意味。


>>滑动查看书籍精彩内页<<


以艺术之名,焕发生命光彩!





编辑→本刊编辑部

视频制作→ 栗子





四月新刊预览 | 当设计师在谈论环境时,他们在谈些什么?


三月新刊预览|欢迎来到理想家“明日之城”!Tomorrow Now!


 Join Us 

一键关注,获取更多智慧生活灵感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